罕見賣方高喊持幣過節擔心什么
罕見!賣方高喊“持幣過節”擔心什么?
今日三大指數收陽,但表現最亮眼的無疑是科創板50指數,實際上自9月11日至今科創50指數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11%!
原因一:調整幅度超其他三大指數
至于上漲原因,其實也很簡單,從7月調整以來,科創50最大跌幅超25%,形態上也走出了完整的大3浪結構。
而同期上證指數最大調整幅度僅為6%,深成指調整幅度為9.94%,創業板指調整幅度為14%。正所謂調的深,之后彈起來的力度也大。
原因二:巨額增量馳援科創50
其次就是千億增量資金來了,科創板此前由于50萬門檻,將眾多小散拒之門外,此次四只科創50基金發行,合計募集了千億的增量資金。
昨日,首批4只科創50ETF同時開售, 截至當天下午5:00,四家公募認購“成績單”悉數出爐,首批科創50ETF認購總規模達1000億左右。其中,華夏基金大賣超過400億元,易方達280億左右,華泰柏瑞超過180億元,工銀瑞信募集接近100億元。
當然這1000億中800億是超額募集的規模,最終實際募集規模為200億元。
有分析表示,科創50指數的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合計才僅約2900億元左右,如假設場內資金不大幅流出,按相關規定,新科創50ETF將在未來3個月到6個月建倉,建倉比例按最低65%倉位計算,科創50指數成分股流通市值將增加超22%。千億增量資金或將在科創50這個目前市場規模還較小的市場掀起驚濤駭浪。
原因三:激活流動性迎接巨無霸上市
當然也有分析認為,此時通過ETF激活科創板流動性,也有為迎接巨無霸螞蟻集團上市的考量!
此次螞蟻集團IPO融資目標為350億美元,按最新匯率換算,相當于2300多億人民幣,抽血效應十分明顯。
另外5只“創新未來基金”獲批,也緩解了螞蟻上市帶來的流動性緊張。
9月22日晚間五家基金公司上報的“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運作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”獲批。
據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發售公告,五只基金將以發行價認購螞蟻集團股票,封閉期18個月,每只產品限額120億元,合計募資規模達600億。
而這五只基金均計劃配10%螞蟻新股,為單只股票允許的最高配比,剩下90%將投向其他標的。
醫藥股調整到位了?
在科創50指數大漲的帶動下,整個科創板以及創業板明顯強于大市,創業板收盤大漲1.74%。
而創業板的大漲還有醫藥股飆升的因素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創業板50指數中,有很大一塊構成是醫藥股,因此除了科技,醫藥對于創業板指的影響也是很大的。
上半年,醫藥板塊表現亮眼,也引發投資者對醫藥板塊估值過高的擔憂。
受歐洲疫情第二波的催化,近兩個交易日遭遇回調的醫藥板塊再度活躍。川財證券認為,經歷前期的板塊調整,部分個股已回到或低于合理估值區間,建議逢低布局低估值、基本面向好的個股。
資金流向方面,從近5個交易日主力流向看,二胎概念、醫療器械、生物疫苗、消毒劑、體外診斷、病毒防治等醫藥相關概念集體獲得了主力的凈流入。
而生物疫苗板塊的風向標個股智飛生物今日大漲超11%,有財經大V認為,智飛一根中陽,宣告生物醫藥調整基本結束。
而此前8月底前海開源首席楊德龍就表示,醫藥龍頭股調整過后可以分批建倉,中線持有了。
如何看待醫藥的高估值?
當然投資最為顧忌的還是醫藥股的估值問題。
對此嘉實基金研究部健康行業組組長顏媛9月21日表示,截止到上個周末統計來看生物醫藥,目前TTM估值大概是45倍左右,處于歷史上均值以上的水平,那么剔除掉金融行業,整個生物醫藥行業相對整個市場的溢價率,也在均值以上的中上水平,總體來說確實不是一個較便宜的位置。
顏媛并表示,但如果從總市值和市值的占比來講,目前醫藥板塊現在大概是7.7萬億左右的市值,占到整個市場9.5%左右的市值占比。和國際對比來看,美國生物醫藥板塊的總市值大概在5.5萬億美金,它的市值大概占到了全市場13%的水平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我們的生物醫藥板塊長期還是有比較大的空間的。
順周期藍籌還有戲嗎?
那么前期被吹爆的低估值順周期藍籌究竟未來會如何演繹呢?有實戰派財經大V表示,別急。
該大V觀點認為,機構資金目前主攻光伏,游資打疫苗,藍籌權重有動靜,要等待這兩個板塊資金抱團瓦解,重新回流。
后市展望:持幣過節?
而一般節假日之前,賣方機構通常都是建議持股過節的,但這次卻有機構發出了不同的聲音。
比如天風證券表示,市場仍在結構性行情,中長期趨勢雖然樂觀。但歐洲疫情重返,避險情緒升溫,A股也大受影響。不確定性的增加疊加雙節來臨,機構或更傾向“持幣過節”,且大批新股申購發行,各行業龍頭的融資壓力,考驗市場存量資金的承受能力。
天風證券認為,短期結構上可能有所變化,低估值藍籌大金融、地產、家電行業等大概率會有較好的表現;調整后,醫藥、科技行業也會有中期機會。
愛建證券認為,國慶長假日益臨近,市場投資者參與意愿下降,注冊制次新股繼續在監管層加大監管力度的背景下震蕩回落,券商股雖有異動但難以激發市場參與,同時高價股跳水不斷對市場做多熱情形成抑制,多空雙方均偏向謹慎,股指呈現弱勢震蕩整理格局。本周股指高開低走成交量持續萎縮,市場參與度明顯下降,雖然目前 5 天線出現拐頭向上但股指始終受制于 60天均線的反壓,市場整體弱勢局面依然沒有改變。
而買方又是怎么看的呢?
信達澳銀基金鄒運認為,當前海外公共衛生事件仍存不確定性,加上外部擾動因素的影響,A股的階段性波動或會比較明顯。另一方面,當前國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效果明顯,在復工復產持續推進趨勢下,國內經濟有望持續復蘇。
諾安基金表示,未來企業盈利上行預期有望支持市場震蕩上行格局,而不確定性帶來的調整,也可能會帶來布局機會。
在投資布局上,諾德基金經理楊霞輝認為,市場依然具有結構性機會的基礎,且市場經過兩個月調整,估值沒有過于泡沫化,部分藍籌公司甚至還處在低估狀態。預計短期市場結構有所變化,比如低估值藍籌大金融、地產、家電行業等大概率會表現相對較好,調整后的醫藥、科技行業可能也有中期機會。